首页 >资格证书 > > 正文

800岁卢沟桥安然无恙!保护文物考验当代“治水”智慧

2023-08-04 15:17:06 来源:北京晚报


【资料图】

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排位第一的降雨量,让伫立千百年的北京古建经受巨大考验。

“雨势那么大,卢沟桥坍塌是真的吗?”“一直说故宫九龙吐水巧解水患,有人拍下了慈宁宫外及膝的积水。故宫到底有没有积水?”“听说门头沟暴发山洪,千年古刹潭柘寺怎么样了?”连日来,北京暴雨牵动人心。市民和网友既关注灾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,也有许多文物古迹是否安全的提问。北京不仅文物古建众多,而且价值不可替代,祈祷故宫、卢沟桥等国宝平安度汛,这是出自文化血统里的本能热爱,也凸显历史珍宝保护的重大意义。

令人欣慰的是,一座座桥梁庙宇,一座座锦绣宫殿,均扛过了此次暴风雨的肆虐。据报道,经过几场大雨的考验,故宫明代沿用至今的雨水系统运转良好,虽然历史文献中常有屋面漏雨、院落积水等记载,慈宁宫前些日子也一度积水,但疏通后已排水顺畅;虽然桥下水流湍急,水势较大,但卢沟桥岿然不动,短期洪水冲刷对桥结构整体的影响较小;虽然售票处和停车场损毁严重,但潭柘寺主体建筑安然无恙。

京城古建在暴雨中傲然屹立,实乃万幸。无论是故宫再现“千龙吐水”,还是卢沟桥波澜不惊,都让网友再一次感叹先人的建筑智慧。比如,故宫主体建筑三大殿建在三层高大的石基上,基座台面一致向外侧稍倾,便于雨水下注,台基的上千个螭首作为出水口,将积水“吐”至地面;故宫明沟暗渠更是四通八达,巧妙解决了水患问题,精妙的设计树立了古代科学排水的典范。卢沟桥桥墩呈船型,迎水面砌作分水尖,有“斩龙剑”迎击洪水,使桥孔不易被堵塞,奇巧的建筑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为古建无恙高兴,为古人智慧喝彩。与此同时,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已成常态,也给古建保护带来新的挑战;不断加剧的水害,就是最常见也最具破坏力的类型之一。有专家表示,日常降雨可能给古建带来屋顶渗漏、墙体潮湿、木构元素腐烂等影响,强降雨引发的洪水、地基沉降,往往会对古建造成结构性破坏。历史上,这样的教训不是没发生过。清康熙年间,卢沟桥就曾经毁于洪水,后于1698年重建。在2012年7·21特大暴雨中,全市也有约160处不可移动文物遭受不同程度损失,其中,云居寺三处围墙倒塌,幸而寺内所存文物没有受损害。

古今建筑的设计标准已经不同,当代对古建的保护标准也该不断提升。确保各类文物古迹不被暴雨摧折、不被洪水侵袭,既需要从古人的智慧里汲取“加固”的力量,更需要今天更加先进的保护理念,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护措施。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认识,是一笔极为宝贵的遗产;如何沿袭故宫的排水系统应对超强暴雨,如何因地制宜提升卢沟桥的抗洪能力,都是当今必须面对的新课题。此轮大雨期间,卢沟桥有专人24小时值守,夜间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桥体安全巡视和河水流量监控,这是当代人的智慧所在,也是当代人应有的担当。

对古建的保护,体现的是对历史的敬重。这种保护和敬重,推演着文明,凝聚着人心。确保文物古建安然度汛,不仅是雨天的事,更是晴天的事;帮古建历经风雨而无畏疾风暴雨,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。

来源:北京晚报 | 记者 辛音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   2015-2022 热讯劳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