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最新:聚焦深圳文博会: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
【聚焦深圳文博会】
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。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连续发布十四年来,一批批深耕文化领域、紧跟时代步伐的文化企业脱颖而出,清晰呈现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。
【资料图】
在第十九届文博会期间,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将联合发布第十五届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名单。作为我国文化企业“第一梯队”代表,“30强”企业在出版、影视、演艺、传媒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、改革创新,一次次取得新突破、新成绩,不断开创新篇章,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“第一梯队”彰显实力与担当
十四年的发展、十四年的见证,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动下,一批批文化企业踔厉奋发、锐意进取,坚持改革创新发展,勇于承担社会责任,用心创作文化精品,不断取得喜人成绩。
从数据来看,“30强”企业2019年度合计主营收入4346亿元、净资产5519亿元、净利润503亿元;2020年度合计主营收入5203亿元、净资产6992亿元、净利润394亿元;2021年度合计主营业务收入5288亿元,净资产7170亿元,净利润466亿元。在新冠疫情和内外部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下,他们坚忍不拔、不辱使命,为全国文化企业发展做出了示范、增强了信心。
在这些文化企业中,中国出版集团等企业已连续十四年上榜。“常驻榜单”的背后,是多年的苦练内功、坚持不懈。企业通过持续巩固主业优势,规模不断扩大,市场竞争力稳定增强,始终强势领跑文化产业一线。
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,成为进入“30强”企业行列的重要考量标准。这些骨干文化企业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彰显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担当——创作大批传递正能量的优秀文艺作品,引领树立正确价值观;开展助农行动、志愿活动等,提升社会效益;积极捐赠抗疫物资,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……
改革创新引领发展新航向
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,考验着文化企业的创新求变能力。十四年来,信息技术快速发展,文化市场消费需求发生变化,催生出更多新业态、新模式,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,文化产业新生力量不断涌现。动漫游戏、数字科技、新媒体等领域文化企业进入大众视野,传统行业企业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,加快探索变革创新路径,布局数字阅读、网络视听、媒体融合等新方向。
出版行业抢抓新技术迭代、数字经济机遇,推出多媒体读物,开发大数据资源,大力推动融合发展,从单一的传统纸质出版走向全媒体新赛道。
在广播电视领域,5G技术带来新契机,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重塑了传媒生态格局。广电企业纷纷加快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,形成以传媒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体系。
这些“30强”文化企业,也是践行文化体制改革的“排头兵”。从转企改制,到破除壁垒、重组整合,再到建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资本运营能力显著提升,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持续释放。
谋创新、促改革,文化企业从未停下脚步。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按照鼓励先进、支持创新等原则,还连续发布了“30强”提名企业。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索、实践,让一项项改革举措结出硕果。
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发布十四年来,已成为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,成为行业发展“风向标”,这些骨干文化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,引领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航向。
产业发展亮点精彩呈现
十四年风雨兼程,一次次攻坚克难,一次次破茧成蝶。6月7日,第十五届“全国文化企业30强”将向社会发布,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成果也即将亮相。
2022年,党的二十大召开,提出了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”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”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”等要求,为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2022年,更多文化企业成长起来,面对风险挑战,他们勇立潮头、不惧困难,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。
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趋势更加凸显,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解锁,文化新业态层出不穷。今年一季度,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0961亿元,同比增长11.1%。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38.0%。其中,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,互联网搜索服务,数字出版,其他文化艺术业,多媒体、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,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6个行业小类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2.4%、19.4%、17.1%、15.5%、13.5%和12.8%。
“30强”企业坚持创作多样化、高品质的文化精品力作,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,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,为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2022年,《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》印发,对以文化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要求。入选的“30强”企业中,越来越多企业下沉到乡村,挖掘整合乡村文化资源,以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。在去年12月的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上,首次设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区,充分展示各地经验成果。
展望未来,信心无限。目前,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复苏,焕发出新的活力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,骨干文化企业积极布局、再度出发,承载着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,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
(本报记者 鲁元珍 严圣禾)
标签: